福建师范大学校本部各学院暨2009年本科招生专业简介

发布者:龚忠友发布时间:2009-06-10浏览次数:1842

 

 

学科简介

1、中国古代文学

本学科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点,第七批博士学位点,是省“211工程中国文学重点学科的主干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经学与文学、魏晋南北朝唐宋诗文、元明清小说与戏曲、古籍整理研究等。本学科由黄寿祺教授、陈祥耀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奠定基础。中间经由穆克宏、张文潜、齐裕火昆 、陈庆元等教授进一步建设拓展、发扬光大,于1998年获得博士点。原学科带头人为齐裕火昆教授,现学科带头人为陈庆元教授。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2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4人。近几年承担过国家项目有:80年代中期,黄寿祺教授《中国易学史》、1996年陈庆元教授《明清以来爱国主义文学》、2001年陈庆元教授《文学:地域的观照》、2003年郭丹教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文学批评》、2004年李小荣教授《敦煌佛教音乐文学研究》。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黄寿祺《论〈易学〉之门庭》(论文);陈祥耀《我国古典诗词的演变的几个宏观规律》获省社科二等奖(1989);穆克宏《〈玉台新咏〉笺注》(古籍整理);陈庆元《谢眺诗歌系年》(论文)获省社科三等奖(1989);穆克宏《〈文心雕龙〉研究》(专著);陈庆元《中古文学论稿》(专著)获省社科二等奖(1994);齐裕火昆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专著)获教育部社科二等奖、省社科二等奖(1994);陈庆元等《学生古文鉴赏辞典》获省社科三等奖(1994);郭丹《〈春秋左传〉直解》获江西省社科二等奖(1997);陈庆元《福建文学发展史》(专著)获省社科二等奖(1998);齐裕火昆等《中国讽刺小说史》(专著)、穆克宏《滴石轩文存》(专著)、连镇标等《〈易〉学与道教文化》获省社科三等奖(1998);穆克宏《〈昭明文选〉研究》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陈庆元《文学;地域的观照》获省社科二等奖(2003);郭丹等《先秦两汉文论全编》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陈庆元《大明泰始诗论》获中国社科院《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2004)。

2、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学科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点,第七批博士学位点,是省“211”工程中国文学重点学科的主干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散文、杂文研究、现当代小说暨文学思潮研究、现当代戏剧研究、台港澳暨华文文学等。本学科由著名学者俞元桂教授奠定坚实基础,由姚春树教授、庄浩然教授、汪文顶教授加以承传与拓展。原学科带头人为姚春树教授,现学科带头人由汪文顶教授担任,有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和省部级项目32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2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姚春树《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前言》获省社科三等奖(1989);俞元桂、姚春树、汪文顶《中国现代散文史》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奖(1992);姚春树《中国现代杂文史纲》获省社科一等奖(1994);汪文顶《战时散文纵横谈》获省社科三等奖(1994);汪文顶《现代散文史论》获省社科二等奖(1998);姚春树、袁勇麟《20世纪中国杂文史》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省社科一等奖(2000);郑家建《〈故事新编〉诗学研究》获省社科二等奖(2000);庄浩然《现代戏剧理论与实践》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郑家建《历史的探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与“五四”思想史论》等系列论文、哈迎飞《“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获省社科二等奖(2003);郑家建《文学史的叙述问题》获省社科佳作奖(2003);袁勇麟《当代汉语散文流变论》、席扬《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论》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庄浩然教授负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被评为省优秀课程。

3、汉语言文字学

本学科为国家第三批硕士学位点、第八批博士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汉语史、现代汉语与方言、汉语修辞学等。本学科由李如龙教授、梁玉璋教授奠定基础,现由马重奇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本学科有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生10人,现已形成学科带头人强、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具有自己研究特色的学术队伍。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国务院各部委及省社科规划课题14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马重奇《清代吴人南曲分部考》获省社科二等奖(1994);马重奇《漳州方言研究》获省社科一等奖(1998);李延瑞、林新年《现代语言学概要》获省社科三等奖(1998);马重奇《汉语音韵学论稿》获省社科一等奖(2000);刘永耕《汉语语法学论稿》,陈泽平《福州方言研究》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马重奇《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马重奇教授和谭学纯教授负责的《汉语言文字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马重奇教授负责的《汉语史》被评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

4、文艺学

本学科为国家第四批硕士学位点,是文学院于20039月获选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之后新增设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文学理论与批评、古代文论、文学教育与美学、影视艺术等。本学科由李联明教授、郑松生教授、孙绍振教授奠定基础,现由南帆研究员(特聘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7人。承担过国家和省部级社科项目23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孙绍振《文学创作论》获省社科二等奖(1989);孙绍振《美的结构》获省社科二等奖(1994);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5);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西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特等奖(1996);朱以撒《书法创作论》获省社科一等奖(1998);孙绍振《论幽默逻辑的二重错位律》、潘新和《叶圣陶写作教育思想探要》获省社科三等奖(1998);陈良运《周易与中国文学》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9);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获省社科二等奖(2000);孙绍振《论幽默逻辑》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孙绍振《从西方文论的独白到中西文论的对话》获省社科一等奖(2003);颜纯钧《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获省社科二等奖(2003);朱以撒《书法审美表现论》、赖瑞云《混沌阅读》、潘新和《中国语文教育史论系列研究》、王珂《诗歌文体学导论——诗的原理和诗的创造》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

5、古典文献学

本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之后新增设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唐代以前文献、区域文献等。本学科由张善文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进站博士后3人。本学科两个研究方向中,唐代以前文献研究学术带头人为张善文教授,主要研究与易学、经学、宗教文化相关的古代文献。区域文献研究学术带头人为陈庆元教授,主要研究闽台区域地方文献。梯队成员共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张善文《周易辞典》、陈定玉《严羽生卒年及其著作考辨》获省社科三等奖(1994);方宝川《太谷学派遗书》(第一、二辑)获省社科二等奖(2000);陈定玉《严羽集》、陈庆元等的《〈蔡襄全集〉(校注)》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张善文《周易学说》、方宝川《太谷学派遗书》(第三辑)获省社科二等奖(2003);张善文《洁净精微之玄思:周易学说启示录》、李小荣《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艺术》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及其它科研项目30余项。

6、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本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之后新增设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现有一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队伍,共有教授5人,其中3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人,讲师2人。本学科学术带头人为谭学纯教授。目前拥有3个研究方向,分别为文学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汉语教学研究。谭学纯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参与国内文学语言学学科建设,现主持文学语言学研究。陈维振教授现主持理论语言学研究。沙平教授主持我校海外教育学院工作并主持汉语教学研究。获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陈维振《有关语言习得的争论及其意义》获省社科三等奖(1989);谭学纯、朱玲《接受修辞学》获首届“安徽文学奖”理论奖(1993);陈维振《英吉利教会史》获省社科一等奖(1994);沙平《论母语方言对方言区师范院校共同语学习的影响与对策》获全国师范院校普及普通话工作论文评选一等奖(19931997);谭学纯、朱玲《接受修辞学》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陈维振等《范畴与模糊语义分析》获省社科一等奖(2003);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获省社科二等奖(2003);陈维振《后现代的转向》、沙平《汉语描写语法学方法论》、祝敏青《小说辞章学》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

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学科为国家第五批硕士学位点,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之后新增设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中西比较文学,欧美文学,东方文学等。本学科由李万钧教授、温祖荫教授等奠定基础,现由孙绍振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和在读博士5人。承担过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2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李万钧《欧美文学史与中国文学》获省社科二等奖(1994);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思想研究》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