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汉学家汪德迈教授与李晓红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发布者:龚忠友发布时间:2018-06-07浏览次数:1224

近日,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教授和李晓红教授莅临我校讲学,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的盛宴。

53日晚,国际汉学界泰斗、被誉为“法国大儒”的汪德迈教授在文科楼102教室为我校学子做了题为《论庄子:从道教和佛教思想说开去》的精彩讲座,整间教室座无虚席。年逾九十的汪德迈先生精神矍铄、温和儒雅。汪先生高足、著名旅法学者李晓红教授陪同出席,文学院欧明俊教授主持讲座。

本场讲座从儒家之道与道家之道的相异展开,汪老从老子在《道德经》中运用的语言谈到《庄子》用寓言阐述“不可道”之道。他认为语言文字本身只是工具,最根本的是直指大道直指本心。最后,汪德迈教授讲述了禅宗在文字、书画等形式中的诙谐、怪异等表现方式庄子寓言在语言上的悖论有相似之处,并指出“庄子的寓言是导致佛教禅宗公案的先验性的悖论。”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庄子之“道”与儒家和禅宗思想等问题踊跃提问,汪德迈教授非常耐心地做了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汪先生的讲座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包罗万象,不仅使在座师生感受到了大家风度,更是受益匪浅。汪老用新颖的视角让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5月4日晚,著名旅法学者、法国阿尔多瓦大学副教授、巴黎索邦大学远东研究院研究员、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名誉研究员李晓红教授应邀于邵逸夫楼二楼多功能厅做了题为《亨利·米修诗歌与图像艺术中体现的中法文化观念之差异》的精彩讲座。我校文学院院长李小荣教授主持本次讲座,欧明俊教授出席讲座。

李晓红教授从亨利·米修的《读赵无极八幅石版画》入手,从米修对读画和读诗的不同兴奋点出发,穿插诗人的人生遭遇来反映诗人创作的心灵轨迹,分析诗人的独特个性。她从八幅石版画题画诗的中文翻译版本和法语排印本的对比中,从语言和排版印刷方面形象地分析了中法文化的差异。在解读文字与图像游戏时,李晓红教授注重作家或画家的人生经历对创作的影响,注重艺术感觉和艺术冲击力,以及文字与图像形成的艺术特点,考察整体与部分的细节问题,细致地阅读“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冲击、互动和影响,令在场师生获益匪浅。

在最后的问答交流环节中,李晓红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若干疑问。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李教授作为艺术家的独特气质,亦受益于其新颖的研究方法。

两位教授的讲座让同学们对多元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不论如何运动,最后都将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了文化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