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科2013级
湖南人素以豪爽周知。与湖南人交朋友很简单,似乎只要一张饭桌,一壶好酒,聊上一会儿就能开始感慨相见恨晚。酒,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家,酒文化尤其浓厚。不过我不是酒鬼,要和大家分享的,与其说是酒类,更像是一种饮料,这就是“老甜酒”。说它是酒因为它和酒一样需要用糯米通过发酵制成,说它更像饮料呢,是由于它的酒精度数低到几乎可以无视,而且还是甜的。
在异地时,特别到了冬天,就会非常想喝家里酿的甜酒。
还是孩提的时候,奶奶经常叫我帮另一位老奶奶做“酵母”,当然它叫酵母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冷江话里它的读法很奇怪(原谅我无法用类似读音的字告诉大家它的发音)。那些记忆已经很模糊,记不起来是几岁了,依稀记得它是用一种草和糯米做成,把这些材料放在一个石坑里,坑上有一个锤子,锤子上连着很结实很长的木条,就像跷跷板的原理,我们小孩在木条的这头踩一下锤子就吊起来,老奶奶就用棍子把石坑里的草和米搅拌一下,然后我们的脚松开,锤子就掉下去。就这样反复多次后,石坑里的草和米就会被捣碎混合在一起变成泥状,接下来就是将泥状的物体揉成一个个的小丸子,再把它们晒干,酵母就做好啦!长大后再回到原来做酵母的那棵芭蕉树下,发现已经荒废很久了,我因此曾经一度好奇了很久——没有这个石坑,人们要怎么做成酵母?
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介绍酵母呢?因为它是制成甜酒的关键。想要做成醇香的甜酒,在夏天就要做好酵母了,到了入冬的时候,买好糯米回家,洗净、蒸熟,然后放在大簸箕里摊平,等它慢慢达到适度的温热。这是我最喜爱的一个步骤,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在这个时候趁奶奶不注意,用脏兮兮的小手抓一团糯米急匆匆的塞进嘴里,然而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到后来每次做甜酒,糯米煮好后奶奶就会先抓出一团给我,我就会拿着糯米坐在小板凳上看奶奶把糯米装进一个大缸,奶奶总会时不时转过头来看着我笑说:“真是个贪吃鬼!”。
等糯米冷却到恰到好处的温度时,就将酵母碾碎,均匀地洒在摊平的糯米上,再把与酵母混合的糯米装进洗净晾干的缸里,盖上一些棉袄稻草之类的东西给缸保温。如果天气暖和的话一两天就大功告成,如果气温较低可能就需要多几天时间,在等待的几天里,奶奶会偶尔掀开一个角落,观察缸里的发酵情况。等糯米开始变软,它就变成甜酒的初成品了,于是就将这些初成品转移战地,装进一个大小适中的酒坛里密封好,一般来说只要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取出甜酒来喝了!
甜酒不是取出来就可以直接喝的,需要再将其煮热,通常会在煮的时候加入鸡蛋、桂圆、红枣等增加口感。
我从小就是很急的性子,所以总是会催问奶奶甜酒什么时候可以取出来吃,这时奶奶就会摸着我的头和我说:“要有耐心等待,等得越久,等来的甜酒就越好喝”。现在当我急于求成时,还是会想起坐在小板凳上看奶奶悉心做甜酒的模样,想起奶奶和我说过的话,想喝上一碗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