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洵鹤
2024年11月5日上午十点,台湾南管新锦珠剧团艺术总监暨台湾艺术大学跨域表演艺术研究所郭沛青博士在邵逸夫楼二楼闽台文教融合发展实验室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台湾戏曲在传统与当代跨界交织运用之整合”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李连生教授主持,王昱敏博士、音乐学院曾宪林副教授,以及我院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郭沛青博士以八十年来“跨界”一词频繁使用的现象展开,认为表演艺术的跨界、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共同趋势。
首先,郭博士详细阐述了“跨界”这一名词的定义、源流以及类型。提出“跨界”源自英文Crossover一词,在英文的原意中意味着转型、转向、交叉、交换,在中文的字义中,“跨”是一个动词,解释为超出、越过,“界”是指不同事物、不同领域的分界。随后,郭沛青博士提出跨界的不同形态,如Crossover、Inter、Multi、Mix、Hybrid、Trans等。
郭博士以多个台湾戏曲跨界实践为例向大家展示多样化的戏曲跨界路径。包括台湾戏曲跨界的先行者——雅音小集,创办人郭小庄专注京剧表演,由于雅音的戏码为京剧呈现出崭新面貌。郭博士以京剧《问天》为例,通过影片欣赏向大家展现其口语化台词、国乐配乐(非传统西皮二黄)以及打破程式化的写实性扑粉化妆动作的创新,展现台湾跨界戏曲走向现代化的生机活力。
除此之外,郭博士还分享了多个剧场、剧团进行的戏曲跨界实践,如南管江之翠剧场融合中日文化的《朱文走鬼》、明华园将漫画与戏曲相结合的大胆尝试——《冥战录》、台湾豫剧团改编自莎士比亚剧本的莎豫剧、台湾国光剧院的《费特尔》等等。如,莎豫剧《约束》改编自《威尼斯商人》,内容忠于莎士比亚原著之精益,保留故事原型,但是在内容细节上巧妙运用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不仅重写人物姓名,还增加了许多戏曲化、俚俗化的表达。
随后,郭博士总结跨文化戏剧的六种类型,分别是跨文化戏剧、多元文化戏剧、文化拼贴、综合戏剧、后殖民戏剧、第四世界戏剧。
最后,郭博士对台湾八十年代的戏曲尝试进行了总结,并对台湾戏曲的现代化、当代化特征进行了总结:首先是题材的开拓和剧本的跨文化改编。其次是对于现代剧场、灯光舞台布置、中西音乐的创新性运用。再次,角色人物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现,最后在表演写实化的同时加入舞蹈性的舞台动作。上述种种,力求以传统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进行跨界演绎,让传统戏曲有了不设限的延伸,不断探索戏曲在当代的美学意涵。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郭博士就同学提出的关于戏曲跨界内容形式如何协调、剧团在台湾的反响,以及年轻人在戏曲跨界创作上如何起步等问题展开回答。郭博士认为台湾许多跨界戏曲取得了成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目光,扩大了受众群体。同时她也希望青年人能够多看剧目、多看中外不同类型的展演,为传统戏曲注入活力。
郭博士的分享对创作跨界剧目提供了很大的启发,李连生教授和在场师生对郭沛青博士的精彩讲座表示由衷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