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赵勇《接合:从霍尔到路遥》

发布者:陈鑫铃发布时间:2024-11-25浏览次数:10

陈宛约


2024112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赵勇教授受邀于我院召开题为《接合:从霍尔到路遥》的学术讲座,从“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的接合理论视阈出发重新考察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作品及其经典化路径。本次讲座由余岱宗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赵勇教授先对霍尔的理论进行简单的导入。赵勇教授认为,作为引领伯明翰学派“葛兰西转向”的霍尔提出的“喜鹊”理论,其中对过往理论资源“抢救”、“擦亮”的运用正是当下文化研究的正确阐释态度。由此观照“接合”一词的双重释义,追根溯源其词义在学术研究史的嬗变过程,以及霍尔对其的进一步定义:接合理论是一种“无必然归属性”的理论,它要求一种不同社会实践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偶然的、非必然的联结。

赵勇教授从霍尔未说明处继续生发,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大众文化视听案例,对接合理论作出进一步解读和细分。首先,接合必然发生于两种不同的元素之间;其次,接合必然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语境;再次,接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能“解接合”、“再接合”的;最后,基于“articulation”的双重词义,赵勇教授总结出“接合式表达”“表达式接合”二者的辩证动力关系。

紧接着,赵勇教授以极富影响力的中国当代作家路遥及其作品为例,展示了“接合”理论如何运用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路遥因其“城乡接合”的特殊气质,启发了当下的文艺研究也应“雅俗接合”,在展示大众文化与文学生产的多种接合下各种元素矛盾统一、相互交织的同时,破译意识形态元素的种种编码,揭示背后的文化领导权问题。

最后,赵勇教授提出了“走向一种间性研究”的方法论作为讲座结语。在“日常生活文学化”蔓延的当下,文学与新媒体的“接合”充满疑难与冲突,亟需更深一步的研究,具体可从“印刷文化与视觉文化”“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美学分析与意识形态批判”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考察。

讲座后的互动环节中,余岱宗老师结合自身的过往研究和思考对赵勇教授的讲座做了总结。赵勇教授仔细回答了同学们踊跃提出的问题后,讲座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