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郭满:清代漳浦“蓝氏三杰”与台湾

发布者:刘为晨发布时间:2023-08-29浏览次数:15

清代漳浦“蓝氏三杰”与台湾

(来源:福建日报    2023-08-29     12版    理论周刊·文史)

郭满   文/ 

 “蓝氏三杰蓝理、蓝廷珍、蓝鼎元是同出一门的漳浦蓝姓畲族人。在清朝统一、平定、治理台湾的进程中,蓝氏三杰功勋卓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其英勇事迹在闽台两地广为传颂。实际上,清代官方档案中不乏与蓝氏三杰相关的史料记载,足以与民间故事相互补证,揭示出更多丰富的历史细节。

台湾里港蓝家古厝

平台先锋蓝理

在故乡漳浦,蓝理的人物形象与破肚将军的故事联结在一起,对蓝理的其他诸多事迹却语焉不详。其实,蓝理远不止追随施琅平台的彪炳战绩。明末清初之际,蓝理亲身经历清军南下、三藩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入仕清朝后以军功起家,先后参与远征策妄阿拉布坦、天津土地开发、漳浦乡梓建设等事业中。蓝理的生平事迹巨细靡遗地记录在清朝官方档案《清史稿本·蓝理列传》中。

根据《蓝理列传》记载,蓝理力大无穷,胆气过人,虎头燕颔,口可容拳,力举八百斤,足追奔马,能曳其尾倒行,奠定了日后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基础。蓝理早年因事入狱,在挚签决定生死的场合仍面不改色,直至耿精忠叛乱,蓝理才被释放。之后,蓝理投靠清朝一方,出仙霞关向康亲王面陈平闽计策,不久以军功获授建宁游击、灌口参将。

时值闽督姚启圣驻漳浦需索无餍,蓝理怒而鞭打官差,被污以虚兵冒饷、杀人之名再度入狱。在狱中,蓝理一直奏请出剿海寇赎罪,恰逢朝廷命令靖海将军施琅平定台湾郑氏,经施琅保荐署右营游击、前队先锋。在厦门练兵备战期间,蓝理士卒无端遭到施琅部将当街殴打,蓝理据理力争,把仗势欺人的军官在出征台湾阵前斩杀以鼓舞士气。

在征战台湾的战事中,作为先锋官的蓝理一马当先,成就其破肚将军的威名。与明郑的首场对决发生在澎湖,蓝理身先士卒负伤十余处,忽被明郑炮弹击中腹部倒地,肠出肚外,血流不止,后在其弟蓝瑶、蓝瑗的帮助下处理伤口继续战斗,最终赢得胜利。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蓝理北上在赵北口偶遇康熙皇帝。康熙曾亲视蓝理伤口,听其讲述战争场景,特旨授神木副将。未久,蓝理擢升宣化镇总兵,旋即委调浙江定海、天津,后因旧疾复发解任还乡。蓝理并非空有武力的莽夫,对国计民生亦有关注。在镇守天津期间,蓝理看到京城米粮产量不足,而天津平原之区可堪开发,故而开凿水渠灌溉成田数百顷,康熙将其颁赐蓝理为世业,称为蓝田。蓝理调任福建提督后由其弟蓝珠赴天津管理田产。

赋闲在家的蓝理因询问家乡父老疾苦并惩治不法胥吏为群小所不容,被闽浙总督、巡抚弹劾后也不为自己辩护,声称天下官管天下百姓,后经康熙特旨赦免死罪调北京入旗籍。晚年蓝理以总兵衔协理北路军务出征策妄阿拉布坦,因病回京,终年七十一岁。蓝理兄弟四人,蓝瑶未入仕途,蓝瑗官至金门镇总兵,蓝珠累官至参将,且文武双全,能诵读《通鉴纲目》不遗一字。

蓝理自入官场未曾向权贵卑躬屈膝,刚正不阿的人物画像和性格特征跃然纸上,并开启了蓝氏家族投身军旅报国之路,其族侄蓝廷珍在其熏陶下,从福建奔赴浙江蓝理麾下。

治台名将蓝廷珍

位于漳浦县湖西乡的蓝廷珍府第坐西朝东,面向台湾,显示其与台湾之间难以割舍的历史情缘。与蓝理平台后回大陆任职不同,蓝廷珍参与到台湾的治理之中,曾任福建澎湖协副将、台湾镇总兵,并推动了蓝氏家族在台中的拓垦事业。

蓝廷珍得知蓝理移镇舟山,自请入伍练习骑射之术,颇得蓝理器重,自定海营把总累迁温州镇标左营游击。蓝廷珍年轻气盛,负责巡视外洋驱捕海盗,功绩卓著,却也为其他不作为的同僚忌惮,向闽浙总督觉罗满保进谗言,蓝廷珍险些被弹劾。恰逢关东大盗孙森等窃辽阳巨炮、战舰逃逸海上,被蓝廷珍擒杀,遂擢拔福建澎湖副将。未几,迁至南澳总兵。

康熙末年,台湾朱一贵事起,总督觉罗满保委令统领水陆大军,前赴征剿。蓝廷珍率大军先取鹿耳门,乘胜进攻安平镇,遂克府治,并分遣诸将进复南北二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任台湾镇总兵官,任内成就反对台镇移驻澎湖、扫平各地余乱等功勋。

相较于蓝理,蓝廷珍奏折档案有不少得以保留下来,从中可以看出其不仅军功卓越,在官场上的表现也变得游刃有余。现存官方文档中,蓝廷珍的首份奏折是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上奏称其姓名的字音与雍正名讳(爱新觉罗·胤禛)相同,恳请改名。雍正对此不以为意,朱批:不必从来只讳上一字,近来将下一字都要讳,觉太烦。”“况珍字于御讳总不相干,若书满字他们都写贞字,这还犹可,汉字何必改,你的名字朕甚喜欢,就是原字好。故而未更改。

鉴于蓝廷珍在台湾善后事务上的功绩,雍正元年特授福建水师提督,次年入京觐见恩赏有加。蓝廷珍为皇帝赏赐的御帽、翎子等物上谢恩折,雍正对蓝廷珍显然寄予厚望,称:你是忠心胆量汉子,不消说得若能操守如吴陞一样,就是个千古的全人,着实勉之。雍正方以全人勉励蓝廷珍,复又让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手书蓝廷珍,劝诫其操守尚有不足之处,作为封疆大吏需洁身自好,不可为眼前蝇头小利所迷惑。

雍正皇帝在管束群臣上素有严苛之名,数次向福建督抚询问蓝廷珍的品性如何,是否遵旨克己奉公。在督抚看来,蓝廷珍身为武官操守确有不足,但对水师事务极为熟练,在福建本地为官也未曾瞻顾乡情或徇私庇护已是难得。

蓝廷珍主要治台功绩还体现在上折具陈台湾军事调整建议,从台湾作为七省藩篱的战略地位出发,认为增兵镇守不仅可以确保台湾海疆安定,对江浙乃至沿海地区均有益处。在台湾任职期间,蓝廷珍恪尽职守,悉心留意地方事务,定期向雍正汇报台湾的雨水钱粮状况,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后不断向雍正皇帝保荐台湾官员。

自雍正五年(1727年)始,蓝廷珍的身体状况时好时坏,福建总督业已向皇帝提举新的水师提督人选,雍正七年(1729年)卒于官,年六十六岁,赠太子少保,谥襄毅。

或许是蓝廷珍也意识到自己是武官出身,奏对往往词不达意,因此就将才华横溢的堂弟蓝鼎元留在帐内襄助政务,是以蓝廷珍许多公文全系蓝鼎元捉刀完成,也据此撰写《东征集》《平台纪略》等著述。 


蓝廷珍上《奏为臣名音与圣讳相同恳请赐准更改》折,雍正对此朱批。

筹台宗匠蓝鼎元

蓝鼎元早年曾泛舟闽浙粤沿海,及至蓝廷珍升任南澳总兵,蓝鼎元上陈镇守之法数千言,遂被延揽幕中。辅佐族兄蓝廷珍平定朱一贵期间,蓝鼎元游历台湾南北,掌握全岛地理形势,方能协助蓝廷珍出谋划策,调度有方,迅疾平定乱局。

蓝鼎元曾论及台湾善后治理之策,建议在诸罗县境内分设一县,总兵不可移驻澎湖,后朝廷依其所言在诸罗析县曰彰化、增设淡水厅稽查大甲溪以北防务、总兵官仍驻台等,足见其经世之良材名号所言非虚。他着眼于长远,将其治台方略撰著成书,半个世纪之后仍被乾隆皇帝高度赞赏,称其言大有可采

对于台湾历史走向影响至深且远的,是蓝鼎元阻止了闽浙总督觉罗满保在台湾沿山地带划界封疆的计划。在《论台湾事宜书》中,他极力推动扩大垦殖规模,建议赴台耕种者必须携带家眷,才能发放渡台证明,改变了自施琅以来提倡的渡台禁令,台湾的性别比例得以逐渐改善。

蓝鼎元家族开始迁居台湾,他的长子蓝云锦带领族人以蓝张兴为垦号在阿里港定居,并借其家族平乱有功的政治势力,在屏东平原北部的阿里港地区大力拓垦,将从湄洲朝天阁奉迎的三妈神像供奉于大墩庄店建庙,定名蓝兴宫,即现今台中万春宫。

蓝鼎元先后被选拔至太学优贡生、分修《大清一统志》,大抵是书斋文字工作。雍正五年(1727年),蓝鼎元获得了为政一方,将自己经世之学付诸实践的机会。他向皇帝条陈经理台湾、河槽、兼资、海运、凤阳民俗土田、黔蜀疆域六件时务,雍正深为赏识,特授其广东普宁知县,再兼署潮阳知县。

蓝鼎元到任后励精图治,革除吏敝,兴学校,正风俗,秉公办案,深获民间爱戴。平反冤狱,严惩歹徒,令行禁止,吏治严明。还致力于复兴学校,亲自课经书,取缔邪教,在潮阳改邪教祠为棉阳书院。雍正六年(1728年),蓝鼎元因豁免渔船例金忤逆上官,被罗织罪名,革职入狱。幸得当地士民为其鸣冤,潮州知府和总督郝玉麟、巡抚鄂弥达等多方协助,保释出狱。蓝鼎元请求归休,鄂弥达为他上书申明受冤始末,遂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奉诏进京召见,命其署理广州知府,并聘请他编纂《潮州府志》。蓝鼎元于当年五月间到任,仅月余便因病遽然亡故。

乾隆皇帝之所以时隔多年后再度提及蓝鼎元的著作,是因为台湾爆发林爽文事件,乾隆意图从中找寻治台良方。值得一提的是,蓝廷珍的孙子蓝元枚在林爽文事件中奉命率兵前往台湾平定,与其祖父同样担任台湾镇总兵一职。遗憾的是,蓝元枚尚未在台湾建功立业便不幸病故,让乾隆皇帝发出正当用人之际,蓝元枚竟病故,诸事不顺利,深切焦急的慨叹。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308/29/content_30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