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简介

发布者:田伟发布时间:2022-05-03浏览次数:1655

培养目标

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于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现有学生数45人。基地立足海峡两岸,面向全国,培养理想信念坚定、认真研读原典、扎根传统文化、专业基础厚实、研究创新能力强、视野开阔、引领潮流的拔尖人才;着重培养具备中国学派当代文论素养的理论家和批评家、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名家、文本解读水平高并热心基础教育的教育名家、服务统一大业的中华文化传播名家等文化精英后备人才。

孙绍振教授,福建师大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领衔专家

郑家建副校长与孙绍振班学生座谈


学科优势

拔尖基地以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办学基础,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福建省高峰学科、福建省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联盟、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高端智库等科研平台,整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优势资源,已形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专业特色

拔尖基地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一制三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导师制。设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在不同培养阶段通过双向选择实施导师制,导师负责拔尖学生的学业、科研、论文写作的全面指导2小班化。拔尖基地班学生单独组班上课,每个年级选拔15。由学院选派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授课。3个性化。创新培养方案,设立跨学科通识课”“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方法论课程”“学科方向课程”“学术训练课程”“学科情怀课程”等模块课程,针对各个方向增补、修订符合拔尖人才培养的课程。鼓励学生进入、参与导师的课题项目及其研究工作,由学院配套研究经费激励学生申报各类校、省级项目4国际化。充分发挥两岸文教融合优势,办好《中国文字》《国文天地》等两岸合作期刊,开展两岸文化论坛。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短期课程或讲座。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参访学习,支持学生参加特色夏令营活动科学考察实践活动短期访学游学等,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成效

2021年,“国家文科基地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提升改革与实践”获国家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2022年项目通过中期检查,结果“优秀”。20228月,教育部拔尖计划2.0基地刊物《拔尖通讯》(2022年第7期)对我校的拔尖人才培养进展和成效做了重点推介。202210月,“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与中文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获省级高等教育成果特等奖,同年12月,“地方高校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22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研究课题立项。2023220-226日,学校以“以文化人,润心启智”为主题,举办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主题活动周,同时举办福建师大—华东师大中国语言文学拔尖2.0基地师生研讨会,集中总结和展示了学校在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方面取得的鲜明特色和阶段性成果。


国家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拔尖通讯》刊发我校拔尖人才培养进展和成效

成功举办福建师大—华东师大中国语言文学拔尖2.0基地师生研讨会


2022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研究课题立项

成功举办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主题活动周

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当前,学生已陆续在《福建日报》《名作欣赏》《国文天地》《四川文学》等刊物发表高质量文学作品、学术论文多篇,在各类征文、语言文字能力、大学生英语等赛事中屡创佳绩,培养成效显著。

学生参编思政教育实践丛书

学生在《名作欣赏》发表文章

学生在《四川文学》发表文章

学生在《国文天地》发表文章

团中央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省校园文学征集比赛提名作品

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一等奖


下阶段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是我校本科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学校将继续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促进两岸文教融合发展为宗旨,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注重选才、培养、评价、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形成一流专业示范引领;二是依托重大科研项目,打造特色学科团队,注重大师引领,在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和学术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程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指导,不断拓宽育人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拔尖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三是加强学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等10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在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办好《中国文字》《海峡人文学刊》《国文天地》等学术期刊,为新文科建设发展、文化传播提供高效畅通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