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发布者:李彬源发布时间:2019-06-06浏览次数:1405



简介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因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节俗内容丰富,其中赛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传承至今。    

习俗

①  纪念屈原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端午(宋•文天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 (唐•文秀)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宋•张耒)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② 吃粽子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渔家傲 (宋•欧阳修)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表夏十首(唐•元稹)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

③ 赛龙舟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竞渡歌(唐•张建封)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竞渡诗(唐•卢肇)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南歌子•游赏 (宋•苏轼)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念奴娇 (宋•张榘)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喜迁莺 (宋•黄裳)

④ 挂艾草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⑤ 栓五色彩线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浣溪沙 (宋•苏轼)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齐天乐 (宋•杨无咎)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念奴娇 (宋•张榘)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喜迁莺 (宋•黄裳)

⑥ 佩香囊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菩萨蛮 (宋•陈义)

端午诗歌墙

南方诗社社员作品


新诗

故国端午图

文学院2016级张亚阁

兵分三路入夏,浥一泓短歌

月扣纱窗,扯过夜帘,按住风

凝眉细看雨降如屈子披发,携沙裹石

二十八摄氏度抑郁恰中下怀,分外闲愁

再看乾坤,正是一胃,蠕动消化我酒肉皮囊

在此间攀龙舟,或洒米粽,这都是用以瞒天过海的

玄机总是如此,度人啊,自然先度己

等船靠岸

文学院2017级郭峰

龙栖到舟上  穿过

人世的汪洋

诗人裹在身上的荷叶

倒做了  糯米的衣裳


雨下了三千年  

悲伤早被冲淡

鱼群还没游开  

人们已经走远

只留下我  只留下我      

等所有叹息都变成石头

等船靠岸

端午的诗神

文学院2015级郭思恒



汨罗江水,会再次荡起

一阵接一阵,浪花拍石

为埋葬江涛里的诗神

奏起悲声


用肉身沉江的方式书写

香草美人为伴

水上的龙舟,宛如诗行

江底的诗神,卧读诗行倒影

悬挂于梁上的粽串

是一段沉思良久的省略号

故国遥远,怀念起楚王

诗神以叹息作结

 

忆端午

文学院2017级黄昀晴

野吊兰探出石墙

屋檐留住雨的衣裳

箬叶攥紧了这片土地的契约

小吊桥摇摇晃晃


不识字的外婆

念念不忘屈子的亡魂

人们从未吟诵离骚

却有汨罗悼歌


古诗


端午随想

文学院2017级谢雯娴


竹韵熏风成一夏,沐兰折艾载龙舟。

儿童百草尤应识,少壮千杯更复愁。

伍子秦娥声戚戚,高楼流水去悠悠。

至今犹忆江边子,一片丹心怎自休?


临江吊屈原

文学院2016级李选龙


春江渺渺欲何寻?秦楚兴亡作古今。

千载长骸沉碧浪,楚天一月对丹心。